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北京立萨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82488292

公司电话:010-82488292

公司传真:010-82611646

企业邮箱:sales@lisatech.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9号 新中关大厦B座南翼15层1509室

当前位置:立萨科技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成本过高,农业物联网难“接地气”——立萨科技

成本过高,农业物联网难“接地气”——立萨科技

文章出处:立萨科技 人气:9
摘要 : 智慧农业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用户对农作物生长现场环境或者农业生产产品的全方位监测、管理与控制,对建设现代化高水平智能农业生产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苏北某县近日准备斥巨资推进农业物联网项目,按照设想,这一物联网农业项目包括水产养殖、粮食种植等,建成之后有望成为省内最大的物联网农业试点区。

       物联网农业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花费巨资搞这个项目是否值得,引起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的议论。记者了解到,发展物联网农业的最大障碍还是投入成本太高,在养殖领域和高端设施农业领域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用在种粮食上,至少就目前而言,还是“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大规模推广还没到时候。

       无锡市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是省内较早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粮食的试点区,示范园有2000亩地使用了物联网技术,每5亩地安装一个传感器,管理人员坐在中央控制室就可实时了解每块地的土壤湿度、水位、肥力等;需要灌溉时,工作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远程操作。示范园负责人孙志明说,物联网农业首先是节约劳动力成本。运作2年下来后发现,与一般的种粮大户相比,每亩地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为120元左右。其次是减少了农本,由于传感设备能精确测定土壤中的肥力,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20%—30%,农药的施用量也减少,平均每亩每年可节约农本70—80元。第三,因为精准施肥用药,粮食产量比常规种植高8%—10%左右,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轻点鼠标就能种地,当然是很诱人的事。问题就在物联网农业的成本太高。据了解,这家示范园内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和土壤测定系统是中科院和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研制的,平均每亩地的物联网设备成本需8000元左右,预计可使用10—15年。如果以15年计算,每年每亩的成本为530多元,不算太多,问题是首次投入太多,一般农民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当然,由于物联网传感设备面世不久,价格比较高;大规模生产后价格就能降下一大截。”孙志明坦陈,对于缺水地区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物联网种粮是有推广前景的,而在当下我省农村,劳动力成本还不是太高,多数地区灌溉用水也不紧张,用物联网技术种粮还不具备推广价值。

       “不管怎么说,物联网技术肯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省政府参事、资深农业专家刘立仁说,物联网技术对实现粮食作物精耕细作,包括远程病虫害诊断、远程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智能测产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一次性投入成本太高确实是“拦路虎”,因此不妨先在高附加值种植和养殖领域试验,不能因政绩冲动而盲目在大田作物种植上推广。他说,近年来他参观过多个物联网农业试验区,比如南京市高淳区有一个用物联网技术养螃蟹的试验区。传统的螃蟹养殖是很费劳动力的,水体里是不是缺氧了,碱性是不是不够了,全靠人力观察和测定,一不小心还会出错,导致减产。使用物联网技术后,蟹农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实现远程增氧、智能投喂,并能实现远程预警,既大大节省劳动力,还能提高螃蟹产量。省内很多种植高档花卉苗木的智能大棚,也因使用物联网技术而实现产量增长、效益提高。总之,使用物联网技术要讲究投入产出比。

       “除了成本较高,农业物联网运用还存在应用规模小、分散、应用技术不成体系的问题。”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永华说,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但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其次,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加上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度等性能指标往往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此外,物联网产品的后期维护保养服务也成问题。因此,物联网农业的大规模推广运用,还需要时日。除了技术有待成熟,真正让技术走向市场,也有一个过程。

我要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换一张
 

共有0条评论

还在等什么,赶紧来评论!